王克胜
樊志斌
陈军
方晓伟
北护城河文化旅游集聚区正在打造(资料图片)
【出“席”者】
王克胜
原扬州市政协副主席兼市旅游局局长、市文史馆文史研究顾问,市地名委员会专家组组长,长期从事旅游管理研究和地名文化研究。
樊志斌
北京曹雪芹学会常务理事、北京曹雪芹纪念馆研究馆员,长期从事《红楼梦》作者家世研究和北京地方文史民俗研究。
陈 军
扬子江投资发展集团副总经理兼冶春餐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,长期从事《红楼梦》的普及与传播和扬州红楼美食文化的实践。
方晓伟
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,扬州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,长期从事《红楼梦》作者家世研究和扬州地方文史研究。
王 鑫
《扬州晚报》记者
扬州北护城河文化旅游集聚区建设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,冶春餐饮集团正在打造红楼“大观园”以展现扬州独有的红楼美食文化,冶春的“大观园”建成之后,将会重点推出红楼宴,展示和扬州红楼美食文化相关的《红楼梦》复原场景。对于扬州而言,红楼宴不仅是一桌宴席,更有着渊源深厚的文化意义。
《红楼梦》中的扬州美食文化印迹
王鑫:樊老师好,您是一位年轻的红学家,扬州和《红楼梦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其中饮食是不是也和扬州有关?
樊志斌:清朝顺康年间,因为天下承平,运河航运发达,扬州成为南北贸易的重要集散点,又是两淮巡盐御史衙门和两淮盐运使衙门所在,盐商云集,巨大的消费能力促进了餐饮娱乐业的高度发展,皇帝的南巡驻跸,更加提升了扬州奢华细致的餐饮技艺、餐饮文化。
康熙晚期,天下承平已久,人们注重餐饮、养生,餐饮类的图书编纂、传播也有新的面貌,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汇辑了宋王灼《糖霜谱》、东谿遯叟的《粥品》及《粉面品》等九种饮食类图书为《居常饮馔录》,和此前李渔的《闲情偶寄》、朱彝尊的《食宪鸿秘》,后来袁枚的《随园食单》、童岳荐的《调鼎集》一起成为记载淮扬美食文化的重要典籍,对中国饮食技艺、文化进行了新的总结与传播。
康熙五十一年(1712),曹寅逝世,曹雪芹的父亲曹颙、叔叔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;曹雪芹的舅祖李煦又先后四任两淮巡盐御史。曹雪芹在南京出生后,李煦经常接曹雪芹到扬州、苏州游玩,在扬州经历的一切,成为曹雪芹的生活与记忆中极为重要的一页。
扬州餐饮业的发达和曹雪芹在扬州的生活经历,使得扬州美食文化不时或明或暗地出现在曹雪芹的笔下,出现在《红楼梦》的故事情节中、出现在小说人物林黛玉等人的生活中。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就是两淮巡盐御史(颇疑转岗至扬州知府,因为御史一年一任,林如海在扬州任上五年);林黛玉也在扬州生活过,并且林黛玉和她的私塾老师贾雨村就是从扬州登船北上京师的。《红楼梦》中诸位主要人物的饮食,如鸡油卷儿、风鹅、火腿鲜笋汤、五香大头菜、胭脂鹅脯、酒酿清蒸鸭子、火腿炖肘子、芦蒿炒面筋、油盐炒枸杞芽儿、豆腐皮包子等,大都有清代扬州美食的影子。可以这么说,扬州的餐饮文化丰富了曹雪芹的生活,也造就了《红楼梦》对江南饮食,尤其是扬州饮食的书写。
扬州人研制红楼宴大获成功
王鑫:那么扬州是如何打造红楼宴的呢?
方晓伟:扬州人把曹雪芹的心仪之食演绎为既可以赏鉴也可以品尝的红楼宴,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,其滥觞是1985年冯其庸先生建议扬州外事接待单位和有关高校的同志研究、试制的“红楼菜”。1987年6月,扬州外事接待单位和有关高校应冯先生的要求,开始研制整套“红楼宴”,准备次年夏日随“红楼梦文化艺术展”在新加坡表演。1988年夏天,扬州红楼宴首次亮相新加坡,就大获成功,主办方为挽留表演团,将访期延长了20天。红楼宴为淮扬菜传播了美名,也为“红楼梦文化艺术展”增添了光彩,冯先生十分高兴。当年11月,冯先生又到扬州时,挥毫赞叹:“天下珍馐属扬州,三套鸭子烩鱼头。红楼昨夜开佳宴,馋煞九州饕餮侯。”